中國人口眾多,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大量廚余垃圾如何處理成為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也是眾多專家一直在努力研究的方向。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具有法律基礎,2020年版新固廢法第六條規定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第五十七條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廚余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工作。
以全國城鎮人口8.21億,人均產生生活垃圾按1kg/天計算,全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3億噸,主要包括3條來源:農貿市場產生的食物廢料;家庭廚房產生的食物廢料和食物殘余;公共食堂及餐飲行業的食物廢料和食物殘余(餐飲垃圾)。農貿市場和家庭廚房產生的廚余垃圾以生料為主,固廢和有機質含量分別在20%左右和15%左右;餐飲垃圾的總固含量和有機質在10%左右。垃圾分類后,分出廚余垃圾約為生活垃圾的20%-30%,按30%計,全國每年產生廚余垃圾約9000萬噸,每天約25萬噸,實際清運量約20萬噸/日,而目前每天(包含在建)的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僅為3.2萬噸/天,缺口極大!廚余垃圾具有資源化利用的物質基礎,含有較高的有機質(10%~20%)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等有機營養成分,這些有機質可用于生產動物飼料、有機肥料和沼氣、生物柴油、乙醇、氫氣等生物能源。
我國廚余垃圾處理技術已有若干工程嘗試,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政策、標準規范、技術和模式尚需不斷完善;好氧堆肥、厭氧發酵、協同焚燒、物理破碎、生物處理機、熱解氣化等技術各有特點,皆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前端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效果對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具有重要影響。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理想情況是“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單位成本不高于利用一次資源生產等量產品時的成本”,即不用財政補貼。對于20%TS的農貿市場和家庭廚房產生的廚余垃圾,1噸廚余垃圾大概可生產300kg左右有機肥料,市場價在200元左右,或生產120Nm3~160Nm3沼氣,市場價在300元左右,即需要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單位成本控制200元/噸~300元/噸。即使考慮財政補貼(垃圾處理費),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單位成本也應控制在“混合處置綜合單價(或略高,但不得高于混合垃圾焚燒單價)與資源產品生產成本之和”之內,即350元/噸~450元/噸(最高不得高于500元/噸)。
如今,垃圾處理技術也面臨著兩種選擇,即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在有機垃圾角度來看,分散式的處理設備非常多,但是隨著垃圾量逐漸增長的過程當中,存在一個臨界點,使得分散式處理出現規模不經濟,也就是逐漸效率下降的過程。隨著垃圾量繼續增長至一定數量時,集中式處理便顯現出來規模效應。因此有機垃圾處理的技術選擇一定是一城一策、一時一策,分散與集中不是完全的對立關系,是可以在其中找到合理的配置均衡點,使得分散與集中處理并存并達到效率的最大化。不能只困于一種模式中,而是要多種技術并用,因地制宜,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廚余垃圾的處理與資源利用還是道阻且長,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我們去探索,堅持不懈的去積極研究和攻克難題,相信在未來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